Tuesday, May 02, 2006

學生論文發表會

我是攝影,所以在場聆聽...

前三篇聽完:「馬的我也來寫一篇論文好了,這什麼跟什麼嘛」

第四篇聽完:「還是不要寫好了,給這種阿里不達的人評論不如自殺」

第五篇就不用提了,指導教授兼這邊論文實質的第二作者自己都說:「不要把它當一篇論文,就祇是一篇學生報告」、「這是沒看書寫出來的東西」。

說實話,好丟臉啊....

ps.
我不知道其他大學發表的東西怎樣,這種論文品質除了第四篇之外都不怎麼好,但跟本校其他大學生比,我相信這四篇(第五篇不要算)是相當好的品質了。

甚至比一些阿里不達的碩士論文還要好,但這是比較級的好,問題一樣是多到爆掉...

而今天讓我聽得最爽的是孔祥明老師的評論,拳拳到肉、一針見血,我對她的景仰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啊~~~~~

將來寫論文就是要給這種人評才過癮啊,被罵都會覺得有價值呢。

(註:不過我做量化研究給她評的話...她應該會自己避開統計部份吧,Theory Model與解釋、結論的部份才是她的價值真正所在啊。)

ps^2.
第四篇評的到底有多糟糕呢?

首先,他口中的"優點"都是簡單的基本概念,例如「有畫出理論架構與變項間關係」(廢話,沒架構要怎麼研究)、「文獻不是剪貼而是有自己的話」(不然咧?)「用了信度分析很不錯」(我大二下兩篇報告全部都有跑信度分析)、「用他人的量表提高信效度」(當然啊,自己編量表又累又不準)....諸如此類的"優點"。

怎麼聽起來都不是什麼特別值得拿出來讚許的東西啊..............

(或許別的學校的學生做不到吧,把他的話全部反過來解釋搞不好就是他平常指導的學生論文...什麼技術學院的,這種學校就不要來鬧了吧。)

但接著他講的缺點就糟糕了,「研究中犯罪青少年跟一般青少年的數目差不多,這不符合大社會的比例...

哭妖咧,你搞的大社會的比例是要怎麼用統計進行比較?equal n的基本概念懂不懂啊。n1:n2=100:1是要跑什麼統計方法進行比較啊!

這邊抽樣就是要「抽出具有代表性的樣本以反映母群體」,至於抽的多寡或是兩者的比例是有啥子意義啊?

也就是說,現在要做的是「犯罪青少年跟一般青少年」的不同group比較,不是「把犯罪青少年跟一般青少年放在一起的觀察」,這時抽樣重點白癡都知道是在那兩個group的樣本能不能反映母群體,而不是這兩個group的樣本比例有沒有符合社會上的比例。

聽到他講這種餿話時,我氣到攝影機擺著就到外面樓梯間踢牆壁洩忿了,給這種統計白痴評論量化研究,還不如把書丟到水溝裡給下水道的寄生蟲評論算了。

[補充]
至於我自己不寫大學部論文的官方理由是:「我實力不夠」

背後的原因是:「我現在寫論文的話,會變成是被玩弄統計(=被統計玩)的研究,而為了不讓自己的研究淪於統計練習,我必須要看超級多的書以建立一個清楚簡單的理論架構,並以此進行研究」。

是的,注意我寫的「簡單」,Less is More,這是量化研究的基本觀念。
(說真的,今天兩篇量化研究都丟太多變項進去了....)

以今天的四篇來說(第五篇的參考書目是,就不考慮了),一、二兩篇質性研究的書目也不多(第一篇的書比我三篇量化研究報告任一篇都還要少)。第三篇還好,祇有第四篇比較像樣一點。

我如果要做研究,看過的書的最低下限就是第四篇那樣。

然後我還必須要能夠在這些資料中「整理並陳述」理論架構,然後以此建立假設,並參考他人研究做出一份問卷。

難嗎?如果祇要搞出一個架構並不難,但要把邏輯過程描寫出來就有難度了,假設跟架構都不是憑空建立的,中間的過程是要在論文裡報告出來的。

這是孔老師昨天評論最貼切的一點,那篇論文就是把中間的過程都省略了,然後還有一些想當然爾的地方,這遇上了孔老師就一整個等著挨宰吧。(是啊,該屆研究方法兩個班都沒給孔老師教過....)

總合以上所說的,我如果要寫論文,要寫量化研究的論文,問題不是在我的統計部份,問題在閱讀量跟理論思考與邏輯推演的表達能力啊。

簡單的說,跳躍性思考在這裡會直接跳到懸崖下面去的喔。(自爆)

所以用一句話來說就是「我實力不夠」,這就是我不敢寫論文更不敢報國科會的理由。

以上。

No comments: